以“考生视角”答好“护考答卷”
2025-05-28 11:48:55? ?来源:东南网 责任编辑: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|
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,备考学子的身影牵动着千万家庭的神经,也映照着社会治理的温度。“护考模式”也将开启:落实禁噪措施、组建爱心送考车队、畅通补证绿色通道、优化考点服务环境……一系列护考举措背后,凸显出一个鲜明理念:用“考生视角”答好“护考答卷”。 以考生为中心,答好护考这道“必答题”,首先要走进考生的角色、体察考生的情绪、满足考生的期望。考试期间,是否有安静的环境、顺畅的交通、及时的引导。对于考生而言,这些影响远不止于便利程度,更关乎心理状态和考试发挥。这就要求我们在服务设计上始终从“考生体验”出发,提前考虑每一个可能影响考生的不确定因素。比如,临时补证是否高效?突发身体不适有无医疗应急机制?雨天送考是否有候车点安排?这些看似“琐事”,实则是衡量护考工作温度与力度的一把标尺。 护考服务不仅要体现在“有人管”的热情,更要体现在“管得好”的公平。对特殊考生提供合理便利,是对教育公平最直观的实践;对考试纪律的严格把控,是对所有考生辛勤努力的守护。只有将护考工作纳入整体社会治理体系,推动部门联动、力量整合,才能真正形成“人人护考、处处为考”的氛围。教育、公安、交通、卫健、城管等多部门通力协作,不仅让考生安心,更展现出一个城市的系统治理能力与治理现代化水平。 从“为考生提供服务”到“站在考生角度服务”,是一种服务理念的转变,也是一种治理意识的提升。在“考生视角”下,每一次护考实践,都是一次对公共服务温度的再标注,对社会运行韧性的再检验。在这个重要节点,社会的每一份配合、每一个微小的努力,都会在考生心中留下温暖印记。 以“考生视角”答好“服务考卷”,不止于今年,不止于高考,而要延伸至更广阔的公共服务场景——始终以群众为镜,以民意为尺。愿所有考生都能在充满善意与理解的护考行动中,自信作答、顺利参考;愿我们的公共服务,也因这份换位思考,更加贴心、更加高效、更加有温度。(孙维国)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