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证得“健康”办
2025-05-13 11:30:17? ?来源: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人没到场,证就办好了?《财经调查》记者近日调查发现,一些地方医院在为公共服务人员办理上岗需要的健康证时,检验过程松散随意,甚至漏检都能办下健康证。 检查项目“偷工减料”,检验过程“能省则省”,既不问病史也不看体征,最快一小时内搞定,有的甚至连人都对不上……如此办理健康证,“健康才见鬼了”。 作为食品加工、餐饮服务、母婴护理等行业的准入门槛,健康证无疑是第一道防线。为何这道重要防线会频频失守?利益驱动与监管滞后是主要原因。 先说前者。事实上,健康证造假乱象早已屡见不鲜,而且随着有证件需求的相关行业不断发展壮大,这条造假证的黑灰产业链也在悄然生长。比如造假技术与方式,从早期的塑封卡片升级为如今的电子假证。而造假主体也从个体中介发展为医疗机构深度参与,甚至出现劳务中介、体检中心变为“造假流水线”的情况。这一切的背后,恐怕都离不开“利”这个字。 再说后者。尽管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已开展多轮相关专项治理行动,但具体落地仍有一定滞后性,有的地方并未形成长效监管机制。正如此次记者曝光的一些地方医院漏检乱象,凸显了进一步规范日常监督的紧迫性。与此同时,作为健康证最大需求方的外卖平台,其阵地“失守”也为假证猖獗提供可乘之机——只需15元,提供照片、名字、生日就可以做出如假包换的健康证,便可轻易通过外卖平台审核,不过还能全额退费。“服务”越好,说明漏洞越大,压实平台责任刻不容缓。 健康证,不只要“证”健康,更应“健康”办。斩断黑灰产业链无疑是当务之急,其中以技术赋能监管,或可事半功倍。比如安徽蚌埠推出的电子健康证系统,通过“皖事通”实现全流程可追溯,将体检数据、传染病信息联网比对,从源头上杜绝替检、漏检。同时,建立医疗机构“体检—发证”追责机制,压实对健康证的检验、制发、办证、监管等各方主体的责任。此外,可鼓励公众举报违规办证行为,形成社会监督网络。 让健康证办得健康,不仅需要刚性监管,更要唤醒全社会对健康承诺的敬畏。每一张不合规的健康证,都在透支着公众对医疗体系的基本信任。唯有让违规者付出远超收益的代价,才能守住这道关乎亿万人健康的安全闸门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